*高气温每升高1℃
心血管疾病风险约增加6%
炎炎夏日,心梗频发
如何识别早期信号
避免伤“心”行为
快来了解吧
夏季这些行为让心脏很“受伤”
口渴才喝水,出汗不补盐
夏天出汗多,水分和电解质(尤其是钠、钾)悄悄流失。如果总等到口渴才喝水,身体其实已经轻度脱水了!血液会变“稠”、流速变慢,心脏泵血负担加大,血栓风险悄悄上升。光喝白水不补盐,还可能稀释血液电解质,不利心脏电活动。
健康小贴士:少量多次,定时喝水;出汗多时,可适当喝点淡盐水。
冰水猛灌透心凉
一口干掉一大杯冰水,透心凉的感觉是爽了,但对心脏太刺激了!冰冷刺激可能导致血管急剧收缩,血压瞬间飙升。对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的人来说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。
健康小贴士:水温适宜,首选温开水或者常温饮品。
温差太大:血管在“蹦极”!
高温时节在空调屋、烈日下反复横跳,巨大的温差会让血管频繁经历“扩张-收缩-再扩张”的过山车。这种剧烈波动可能导致血压失控,诱发冠脉痉挛,从而导致心梗(尤其已有冠心病的人)。
健康小贴士:空调温度建议设在26-28℃,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℃;进出空调房前可先在门厅/阴凉处适应几分钟;避免空调冷风直吹。
饮食“炸弹”:重口味+高热量!
夏季是烧烤、冰啤酒和小龙虾的季节,但这些美食往往隐藏危机:高盐会导致钠摄入过多引起血压升高从而心脏负担加重;酒精+冷饮刺激血管收缩、诱发血压变化;吃得过饱会导致血液涌向消化道,心脏供血相对减少。
健康小贴士:建议以清淡为主,多吃蔬菜水果,适量补充优质蛋白(鱼、豆制品);控制盐油,少吃腌制、油炸、重口味宵夜。限酒戒酒(尤其心血管疾病患者);吃饭建议七分饱(尤其是晚餐)。
擅自停药:危险!危险!危险!
夏季因出汗体液流失和血管扩张,血压常常比冬季低。部分高血压患者发现血压比冬天低时,就自行减药甚至停药。这是大忌!高温、脱水、情绪变化都可能让血压反弹甚至更高,骤然停药可能诱发严重心血管事件。
健康小贴士:建议患者务必遵医嘱服药。是否需要调整药物、如何调整,必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;同时,夏季更应坚持监测血压/心率。
认识“心梗”:从血管闭塞到心肌开始坏死大约30分钟
医学数据显示,气温达到30℃以上,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明显上升;*高气温每升高1℃,心血管疾病风险约增加6%。同时,夏季心肌梗死症状较为隐蔽,很多人可能将其误认为中暑,从而延误了就诊时机。
心肌梗死,俗称“心梗”,是指冠状动脉(为心脏供血的血管)因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突然狭窄加重甚至完全闭塞,导致心肌因严重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的情况。该病可能引起心力衰竭、恶性心律失常、心原性休克甚至猝死,是一种可快速危及生命的危急重症。
心梗夏季高发,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:
·夏季人体出汗增多,水分随汗液大量蒸发,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,容易形成血栓。
·天气炎热会引起外周血管扩张,可导致血压降低,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,容易诱发心梗。
·高温容易引发交感神经亢奋,使心率、血压升高,心肌耗氧量增加,从而加重心脏负担。
心梗的症状:
突发的剧烈胸痛*为典型,可出现在胸骨后或心前区,呈压榨样、紧缩样或烧灼样疼痛,范围常如“拳头大小”或更大,部分患者可伴随左肩、左臂内侧、后背、颈部、下颌或上腹部的疼痛。
这种疼痛通常持续超过15-30分钟,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,均效果不佳或没有作用。很多患者同时伴随大汗淋漓(常为冷汗)、恶心、呕吐、呼吸困难、濒死感等症状。
但心血管病专家强调,心肌梗死并非只有“胸痛”一种表现!部分患者(尤其女性和糖尿病患者)症状可能不典型,大家需同时警惕以下症状:
·突发不明原因的牙痛、下颌痛、咽喉部紧缩感;
·左肩臂内侧、后背疼痛;
·突发呼吸困难、恶心、呕吐、头晕;
·不明原因的极度疲乏、虚脱感;
·上腹部疼痛,伴随恶心、呕吐(易被误认为“胃病”);
·老年人可能仅仅表现为“全身没力气、精神萎靡、不想吃饭”,容易被当成小问题而被忽略。
人体的心肌细胞一旦缺血坏死,就不可再生,因此心肌梗死救治的核心理念是“时间就是心肌,时间就是生命!”。
从血管闭塞到心肌开始坏死大约需要30分钟。所谓黄金120分钟,就是指*佳再灌注治疗(开通血管)时间窗是发病后120分钟内。每延迟一分钟,都有更多心肌坏死,死亡风险显著上升。
若怀疑自己或家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,请立即这样做:
1.立即拨打120:清晰告知地点、患者症状和联系方式,切勿自行驾车或打车去医院。救护车能进行初步救治并提前联系好接收医院,开通心肌梗死绿色通道,*大程度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!
2.患者保持静卧:立即停止一切活动,就地选择舒适体位(通常是平卧或半卧位)休息,避免走动或用力。
3.保持呼吸道通畅:如有呕吐,将头偏向一侧,同时马上清理口腔异物。
4.谨慎用药(在医生指导下或有明确医嘱时用药):若患者清醒,且无禁忌症(如低血压),可在医务人员指导下,舌下含服硝酸甘油(不超过3片,每5分钟1片,血压低者禁用)。如无阿司匹林过敏史、近期无活动性出血,可立即嚼服300mg阿司匹林。
5.安抚患者情绪:避免紧张恐惧,加重心脏负担。
6.准备心肺复苏(CPR):如患者突然意识丧失、呼吸停止或呈濒死叹息样呼吸,立即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,直到急救人员到达。
控制“三高”:远离“心梗”:
·控制“三高”:严格遵医嘱用药,规律门诊随访,密切监测血压、血脂、血糖,将其控制在目标范围内。
·戒酒戒烟。
·健康饮食:保持低盐、低脂、低糖饮食,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。
·规律运动: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(如快走)。
·保持健康体重:维持体重指数(BMI)≤24kg/㎡(注:BMI=体重(kg)/[身高(m)]2)。
·管控情绪,适当减压,保证充足睡眠。
·定期体检:尤其高危人群,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并早期干预。